簡體
繁體
登錄
免費註冊
發布信息
詢盤籃(0)
中國產品目錄
找公司
找展會
產品庫
供應庫
求購庫
公司庫
首 頁
公司介紹
產品展示
聯系方式
在線詢盤
產品展示
(425)
震動治理
(67)
噪音汙染治理
(33)
噪音治理設備
(34)
有機廢氣治理系列
(131)
廢氣處理設備
(80)
化工廢氣治理
(23)
電鍍廢氣治理
(16)
惡臭氣體治理
(12)
粉塵治理系列
(60)
除塵設備
(37)
布袋除塵設備
(10)
氣箱脈沖式除塵設備
(6)
噴淋除塵設備
(7)
汙廢水處理
(76)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76)
無塵凈化系列
(59)
無塵凈化車間
(53)
GMP潔凈車間
(6)
脫硫除塵技術
(14)
防暴處理
(2)
其他組
(16)
榮譽證書
案例展示
客戶服務
人才招聘
留言反饋
我的相冊
業界資訊
誠信報告
企業身份認證
產品索引
您正在浏覽:
首頁
業界資訊
堅持"三並重"念好"低碳經"——南昌市低碳發展之路
廈門市藍天碧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堅持"三並重"念好"低碳經"——南昌市低碳發展之路
堅持"三並重"念好"低碳經"——南昌市低碳發展之路
2015-06-04 16:28:22
天藍、水清、樹更密!這是許多南昌市民近年來的切身感受。
作為全國唯一被列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的省會城市,近10年來,南昌市通過產業改造和結構調整並重,清潔生產和低碳生活並重,制度完善和差異化考核並重,既加快了發展速度,又降低了碳排放量,把“低碳經”念得有聲有色。
產業改造與結構調整並重
南昌市傳統產業以冶金和重化工業為主,許多企業原先都分布在市區附近,既是納稅大戶,又是能耗和排汙大戶,市民飽受汙染之苦。
市政府副秘書長吳長金說:“城市要低碳,產業要先行。南昌市克服財力不足、搬遷難度大等困難,堅決實施了工業企業退城進園!”
從2002年開始,南昌市政府先後投資20多億元,分期分批把市區40多家大中型企業遷入工業園區,90多家各類違法排汙企業被關停取締,10多家重點工業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南鋼、江氨、晨鳴紙業等企業的一大批節能減排工程投入運行。
工業企業搬遷換來的是清新的空氣、蔚藍的天空。2009年,南昌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8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3.99%,連續4年在中部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
此外,南昌市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傳統產業比重逐步下降,光伏、LED、服務外包等新型產業開始成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新能源環保電動汽車、綠色家電、環保設備、新型建材、民用航空等低碳產業群迅速崛起。
清潔生產與低碳生活並重
南昌市發改委調研員柳華認為,重視生產減排,忽視生活節能,是當前一些地方在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誤區。而南昌市正在步出這一誤區。大到城市整體規劃,小到市民衣食住行,南昌市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著力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
南昌老城區人口密度過大、城市交通擁堵。為此,市政府按照“一江兩岸、南北兩城、雙核擁江”的大都市發展格局,拉開城市發展框架,科學構築“組團式、網絡狀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發展新格局。目前,城區面積已由2000年的85平方公裏擴大到了240平方公裏。
去年7月29日,南昌市地鐵1號線工程正式動工興建,線路穿越市區人口最密集地區,將有效分流城區人口。隨著地鐵的建成和城市框架的拉開,南昌城市綠色交通出行體系的框架清晰呈現。
在市政府的大力倡導下,低碳生活的理念開始滲入到南昌市民生活的各個角落,免費租賃自行車、新能源公交車、綠色照明等新事物不斷“闖入”市民日常生活。
到2016年,南昌將在城市道路、隧道、車站、體育場館及廣場等公共場所推廣應用10萬盞LED節能燈。
制度完善與差異考核並重
城市要低碳,制度是保障。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南昌市始終緊守“環保”底線不放松,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推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南昌市設置了“三條紅線”: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項目不引進,嚴重汙染環境的項目不引進,嚴重影響安全與群眾健康的項目不引進。由於“三條紅線”成了“鐵律”,近年來南昌市平均每月就“拒簽”十多個招商項目。也正是這“三條紅線”,不僅沒有影響外來項目落戶南昌的積極性,相反,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南昌市吸引國內外客商的品牌。
南昌市高新區副主任劉建平說,由於限制了資源能耗大、汙染程度高、環境行為差的企業入園,現在高新區內雖然容納了1200多家企業,但沒有一個煙囪、一臺鍋爐。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南昌市率先執行了綠色考核體系,根據所屬縣區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化考核。
位於市郊的灣裏區,森林覆蓋率達72.23%,生態環境優良,是南昌市的生態屏障和天然氧吧,但2008年GDP在南昌市所有縣區中排在末位。為此,南昌市對這個區實行了差異化考核,取消了對其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的考核,大幅度降低了GDP增速、財政收入增速等經濟考核指標,同時新增了森林覆蓋率、水源水質等生態環保指標以及生態旅遊經濟的考核指標,並推出30項政策措施,從環境治理、生態保護、旅遊發展等方面支持灣裏區發展轉型。
綠色考核體系構建與實施,大大增強了各縣區幹部群眾保護生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如今,作為南昌市“綠肺”的灣裏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
上一篇:丹麥專家談垃圾管理:75%被再循環利...
下一篇:我國環境總體平穩向好...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XML